文化部首屆百大文化基地發表會(3日)在華山文創園區開箱授證,嘉義縣有6個文化基地代表在文化觀光局局長徐佩鈴帶領下北上受證。徐佩鈴表示,未來將串聯各文化基地及周邊文化場域,以文化扺嘉為主題,規劃多條旅遊路徑,落實南國創域文化精神,同時結合科技運用,讓文化力轉譯觀光力,帶給民眾多元創新的文化體驗。


嘉義縣有6處文化基地入選文化百大文化基地,文觀局局長徐佩鈴(左三)帶領北上受證 圖/嘉義縣文化觀光局

文化部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共有110處基地獲得認證,嘉義縣有6處文化基地入選,包括:大林慢城發展協會、交趾剪粘傳統工藝文化基地、阿里山達邦mayasvi文化路徑基地、布袋洲南鹽場、培桂堂-林開泰診療所舊宅、優遊吧斯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,涵蓋地方創生、古蹟聚落及地方文化館多元類型。


文化部舉行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發表會,文化部部長李遠(中)頒發證書給嘉義縣六大百大基地,嘉義縣文觀局局長徐佩鈴(左五)強調,未來將藉由嘉義百大文化基地,串連周邊景點,讓民眾看見嘉義縣的文化及精彩。 圖/嘉義縣文化觀光局

徐佩鈴強調,嘉義是全國唯一擁有三大國家風景區的縣份,擁有阿里山世界級景觀資源及地方多元文化。此次獲選的六處百大基地,未來將依基地各自特色,串連週邊景點,規劃文化踩點路線及文化體驗活動,讓民眾、企業甚至國際遊客來到嘉義,認識嘉義的文化精彩及多元的觀光。

例如,以大林慢城發展協會為主的「山腳平原線」,串聯萬國戲院、成都旅社、濟陽衍派街屋、泰成中藥文物館、民雄表演藝術中心等據點,發展出多樣豐富、獨特的文化遊程;以新港培桂堂為主的「中央平原線」可結合在地宮廟與特色店家,延伸交趾剪粘傳統工藝文化,發展出古蹟巡禮、文化工藝、美學藝術、低碳文化等多條文化觀光路線。


培桂堂為林開泰醫師故居,空間保留診療所昔日醫師看診的擺設,與開泰醫師的精神。 圖/嘉義縣文化觀光局

象徵阿里山文化的優遊吧斯鄒族文化部落及阿里山達邦mayasvi文化基地,則串連阿里山鄒族部落文化之旅,將部落傳統歌舞結合現代表演藝術,採茶體驗、祭歌體驗,以豐富的文化特色,阿里山的美景吸引來自各地的旅人。

位於布袋的「洲南鹽場」重現了布袋曬鹽產業,是嘉義典型的環境教育場域,未來可結合國家級的故宫南院、朴子豐富的醫療文史及書畫藝術創作的傳統,成為融合地方文史、藝術創作及生態產業的體驗路線;吸引家庭親子、產學合作,創造更有感文化參與度。


布袋洲南鹽場重現了布袋昔日鹽業風光。 圖/嘉義縣文化觀光局

除了規劃主題踩點路線外,徐佩鈴希望強化百大基地的數位力,未來也陸續舉辦在地文化走讀、展覽、工作坊、講座、協助基地運用數位科技,開發文化教案,深化文化體驗,將文化力轉譯觀光力,增加百文化基地景點深度及能見度,讓文化產業搭上數位轉型,探索「越在地、越國際」的可能。未來透過數位科技,向年輕世代招手,讓更多人接觸到嘉義精彩的多元文化,感受「日日都是文化日、人人都是文化人」 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※ 歡迎用「轉貼」或「分享」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;未經授權,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