遠見雜誌城市學專題報導~嘉義5G新創基地起飛!農工大縣如何變身文化科技創業天堂?

嘉義縣是台灣的農工大縣。近年民雄航太園區、台積電嘉義廠正如火如荼地施工,顯示該地正朝科技產業轉型。與此同時,嘉義縣深厚的人文底蘊、自然風光,孕育豐厚而獨特的文化歷史。在這座文化與科技人才匯聚的城市,嘉義縣致力透過「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」,將數位科技與文化結合,並利用地租低廉的優勢,帶動在地文化科技觀光產業發展,讓年輕人回嘉義創業。


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今(2024)年初開幕,內部規畫有co-working新創共創空間、攝影棚、視訊會議空間、行政辦公區以及展示空間,面積約210坪。取自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官網。
 
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位於蒜頭糖廠東5倉庫,2024年初嘉義縣政府在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的「地方文化特色整合5G應用與落地計畫」支持下正式啟用,是嘉義縣文化觀光局首座以5G文化科技為主題的新創基地。
佔地約210坪的基地內,設有co-working新創共創空間、攝影棚、視訊會議空間、行政辦公區以及展示空間,並引進5G虛擬攝影平台及AR/VR/MR等軟硬體設備。


越在地、越國際 嘉義縣要用科技詮釋在地文化
嘉義縣文化觀光局長徐佩鈴表示,嘉義本來是一個農業縣,現在變成農工大縣,未來朝向農工科技大縣轉型。在此過程中,嘉義縣希望透過文化、科技、產業的結合來展現在地特色。因此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駁二、松菸等與其他文創園區最大的不同,在於科技含金量更高。「越在地就越國際,我們不求Number 1,我們要做Only One。」徐佩鈴說:「我們有非常傑出的表演藝術團隊,例如木偶劇團、在地舞團,還有知名藝術家王文志,結合我們嘉義的人才跟5G文化科技,可以透過科技去詮釋、展演我們的在地文化。」


嘉義縣文化觀光局長徐佩鈴說,嘉義縣希望透過文化、科技、產業的結合來展現在地特色。張智傑攝影。

基地執行長林宜靜分享,目前基地有超過20個創業團隊進駐,主要開發文化相關的科技創新服務,涵蓋AR、VR、光雕技術、AI等領域。例如「光時代」團隊開發出獨特的光標籤技術,透過手機、AR眼鏡掃描建構與真實場景互動的虛擬環境。「睿至Funique」團隊與地方文化團體合作,利用8K元宇宙技術拍攝地景裝置藝術。

基地提供顧問輔導、培力課程 還協助引薦產業資源
為協助進駐的新創團隊,基地不僅提供硬體設備,也邀請財務會計、法務、行銷等顧問團隊進駐,提供創業輔導,同時開設培力課程,邀請產業專家與成功的企業分享創業經驗。基地也積極協助進駐廠商與產業對接,舉辦新創沙龍杳句、募資媒合等活動,並提供各種政府補助的資訊、比賽資訊,甚至引薦產業資源。林宜靜坦言,創業非常不容易。新公司要熬過「死亡谷」的前三年,需要找到市場定位、有一定的創新、找得到資金,還要懂得行銷,並成功接到案子才能生存下去。而基地能做的就是提供適合新創成長的沃土,並循序漸進輔導。且在基地內,不同新創團隊可以互相交流,促成更多異業合作,一起壯大成長。
和台北、台中或是高雄等六都相比,嘉義縣的優勢在於地租低廉許多。林宜靜說,現在網路普及,許多服務和技術都可從雲端取得時,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已降低,新創團隊在嘉義創業,可以把更多資源投入研發上。


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舉辦各種培力課程,並邀請業界專家為新創團隊進行一對一諮詢。

進駐團隊:基地提供的資源是一大幫助
元宇數位是進駐基地的創業團隊之一,主要開發數位實境技術的解決方案,提供應用AR、VR技術的教育訓練系統、虛擬展覽等服務。
負責人歐志祥介紹,元宇數位來自嘉義中正大學的教授實驗室,是在地的新創團隊。進駐基地後有透過基地獲得免費參展,也參與過基地開設的商業經營、行銷等課程。由於團隊成員皆是機械系背景,對商業運作較不熟悉,因此在基地協助下對於經營企業較多了解,在公司定位、未來發展上更有方向。
另一進駐的團隊「橙果果際科技」,則是運用互聯網科技成立傳統產業的訂單媒合平台。創辦人殷士翔分享,身為在地人的他,過去為取得創業資源只能往台北或高雄跑,現在嘉義有了創業基地,就可以在嘉義落地生根。
 
殷士翔說,基地安排團隊參展、請講者來上課,對新創來說是很大的協助。更重要的是,基地請顧問協助檢視團隊的商業模式是否可行,並給予建議,讓他們更加確立經營方式,不會像過去單打獨鬥。殷士翔說:「嘉義有這個資源後,我們不用跑到外縣市去,對我們來講是一大幫助。」目前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啟用將滿一年,徐佩鈴表示,未來將繼續跟相關部會爭取經費,或是由縣府團隊進行資源整合,希望基地能持續運作。